4歲女童入住新房三個月,患上急性白血病。新房甲醛超標數倍,現有建材送檢制度亟待改變。敬請關注:記者調查《新房裝修污染 看不見的傷害》。
說到年僅4歲的女兒,身患白血病而承受的化療痛苦,王女士幾度哽咽。盡管當著記者的面,王女士和丈夫也無法掩飾內心的悲傷。同齡孩子在玩耍嬉鬧,而女兒貝貝卻只能在醫院里,穿著病號服,整天憂郁的望著窗外。
改變王女士一家的,是剛搬進去不久的新房。王女士說,住進新房僅3個月,女兒便因感冒久治不愈,在醫院檢查出患上急性白血病。王女士說:“我們是三月份住進來的,住了不到三個月。住前也晾了三個多月。那時候,感覺孩子老是咳嗽,我一直覺得,鼻子癢,嗓子干。”女兒得了白血病,王女士想到可能是新房的室內空氣引起的,便委托鄭州市環保產業協會檢測室內空氣質量,檢測結果顯示,甲醛含量嚴重超標。
鄭州市環保產業協會室內環境監測治理中心主任劉金中:“三個房間,甲醛最高的是2.3倍,最低的是1.7倍,還有一個房間是2.1倍,苯最高的超0.4倍,像這樣的超標在鄭州市監測的情況來講,是普遍存在的,但是由于孩子抵抗能力、免疫功能不同,所以可能對每個孩子都不一樣。”
王女士家的室內污染,究竟來自哪里?劉金中介紹說:“像她這個房間,主要污染源來自這些壁紙,壁紙自身沒什么污染,里面的膠體是主要污染源,它揮發周期是3-5年,還有這些復合地板,長達4-8年,還有這些柜子,這是密度板做的柜子,當時檢測的時候,這里面超標2.6倍。”
據王女士回憶,當時家里購置的家具都是大品牌,都有環保標志。購買壁紙時,營業員還說壁紙用的膠甚至可以喝。然而,污染源找到了,王女士卻很難要求賣家賠償:“當時就覺得衣柜側板,有一股怪味。我給賣衣柜的打電話,她都覺得不可思議,她說我們賣了這么多家具,沒有遇到你這種情況。再說了,你這個也沒啥證據,你找她索賠,我感覺也不好說。”
近兩年,家具環保意識已經深入人心,很多家庭在購買家具、裝修房子時,都會考慮到裝修污染。那么,裝修污染究竟和疾病有什么關系,出現問題消費者該如何維權,市場監管是否到位?這些問題都沒有明確的答案。
記者曾采訪省會多家醫院的血液科主任,他們都表示目前臨床上沒有對白血病的病因做出權威分析。但業內普通認為,裝修污染會影響身體健康。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崔留欣:
“建筑裝飾裝修可以帶來兩大類污染物,一類是化學性的,第二類是放射性的。如果短時期高濃度損傷的是中樞神經系統,長期低濃度損傷的是造血系統。”
據了解,家居裝飾裝修的污染源,家居并非一件家具或一類材料,而是多件家具或者多類材料組合在一起,導致室內污染指數超標。而大部分家庭在裝修時,多是選擇多家經銷商的建材,這樣省錢的同時,也給后期維權帶來了難題。劉金中說:“市民70%以上都是自己買材料。自己買的這材料,那材料,拼到一塊,你找誰?污染是大家集體釋放的。”
國家曾頒布實施《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和《室內空氣質量標準》,但由于多種原因,這一強制性規范并未到應有的作用,家具環保認證更是證出多門。從今年開始,鄭州市要求有一定資質的裝飾企業和客戶簽訂綠色裝飾合同,確保室內空氣達標,但因缺乏配套措施,鄭州這一作法推廣起來也是困難重重。
省環保產業協會秘書長畢相榮表示,治理室內環境污染,首先需要立法明確監管主體:“目前對裝飾行業多頭管理現在還是存在的,到底哪個部門來管,怎么管沒有依據。對建材質量怎么控制,現在也沒有明確。”
作為環境衛生專家,崔留欣認為,治理家居污染,更應該從建材生產環節抓起。而在劉金中看來,改變現有的建材送檢制度,是治理家居污染的第一步:“我國目前使用的是送檢制度,也就是使用最高的工藝最高技術,生產的板材拿去送檢,報告上注明的非常清楚,此報告僅對送驗品負責,不對銷售產品負責,這樣一來,我們所購到的產品,不一定和檢測報告是一致的。”
百幫提示:市場的規范需要國家出臺相應的法規和建全相應的監管體制來逐步改善,而作為普通百老姓的我們,如何在亂向叢生的現行建材、裝飾行業中獲得一個安全、健康的“家”,在家裝時,多花幾分心思在環保上就顯得至關重要了。